近年来,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走低的状况已成不争的事实:孩子们的速度、忍耐力、柔韧度、爆发力、力量、视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肥胖超重儿童的数量也在增多……这些都表明,青少年儿童运动锻炼明显不足。
近日,由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制的国内首部《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在北京发布,首次提出学龄前儿童每天活动应达3小时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累计不少于60分钟,并针对学龄前儿童户外活动不足的现状,建议“每天应进行至少120分钟的户外活动”“任何久坐行为每次持续时间均应限制在60分钟以内”。
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再次重申了中小学校每天为学生安排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然而,全面提升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仅靠在学校或幼儿园的运动量恐怕不够,还需要家长有意识地把运动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内容,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来,陪孩子一起、在亲子运动中使之自然而然地喜欢体育锻炼,并将其作为一生的爱好和习惯。
运动最好的亲子活动之一
将近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宅”在家里注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让孩子参加体验锻炼,是很多家长的选择。
8岁的嘉嘉是个小胖墩,他的暑期运动计划早在放假前就被妈妈程女士敲定了——她在小区的会所给儿子报了一个游泳班。“游泳馆就在院子里,爷爷奶奶可以带他去。每天上午嘉嘉在家写作业、弹琴;下午去游泳一个半小时,回来之后看看课外书、玩游戏;晚上他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疯玩,骑车、轮滑、滑滑板车或捉迷藏,有时家长们轮流摇绳,孩子们一起跳大绳,有时一起踢球,爸爸妈妈们也会参与其中,大人孩子都开心。”程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袁先生是网球爱好者,平时周末去打球,偶尔会带上女儿珊珊。受父亲影响,珊珊早就有了学网球的愿望。珊珊妈妈说:“我们家就住在大学里,有网球场,每天晚上,珊珊爸就成了陪练,父女俩一次能练两个小时,珊珊进步很快。而且,吃得饱、睡得香,我感觉她最近个子长了不少。”
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做运动。他们普遍认为,假期是让孩子喜欢运动、坚持锻炼的好时机,虽然他们大多没有比较专业的运动技能,一般只能带孩子跑步、跳绳、游泳、踢球、打乒乓球、羽毛球,让孩子活动活动筋骨而已,但是,如果每天能保证孩子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锻炼的目的也能达到了。“对于孩子喜欢的运动,可以利用暑假让孩子集中学习,我女儿对滑冰感兴趣,假期每天都去滑,虽然我和先生滑得不好,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也一起去滑,权当陪练,让她开心。女儿说,开学后她一周滑一次,我们支持,希望她能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家长乔女士说。
让孩子享受运动过程
运动给青少年儿童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还有助于他们增强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团队意识和规则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果敢、自制力、独立性、做事持久等个性品质;运动也能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大脑和心理疲劳,使他们学习更专注、性格开朗、乐观。运动就像阳光、空气和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动力。
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点,选择易学、有趣味性的项目。跑跑跳跳、拍球等简单的运动适合3岁以下的宝贝;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学习骑车、滑滑板车、轮滑、跳蹦蹦床、跳绳等;跳健美操、练武术、跆拳道、跳绳、跳皮筋、各种球类运动、游泳、滑冰等是学龄儿童青少年喜欢的运动内容。
家长张先生是乒乓球爱好者,他表示:“父母在假期督促孩子运动,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放松身心,让孩子觉得好玩。所以,我每天和儿子打球时,淡化竞技的色彩,不刻意强调儿子的哪些技术动作不到位,也不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孩子。我觉得,能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享受运动的乐趣,并因此爱上这项运动,一辈子都能参与、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就足够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多数与孩子共同运动的家长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全家“动”起来,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而且还能增强孩子与家人的亲情互动与情感升华。“平时工作忙很少陪女儿,假期尽量抽时间带她去游泳,一起玩潜水、踩水、比赛一口气看谁游得远,女儿别提多开心了,现在女儿跟我的话比以前多多了,我们之间还有了小秘密。”说起这些,家长杨先生露出自豪的神情。
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
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一项关于“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对六城市的小学三年级至初二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课余时间没有体育运动的孩子中,其父母60.6%平时也不喜欢锻炼。对父母而言,首先要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把运动和游戏结合起来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把体育锻炼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如教孩子一边唱儿歌,一边跳橡皮筋、投沙包;跑步时,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家长和孩子跳绳,可以玩单脚跳、双脚跳、花样跳、袋鼠跳,也可以几个家庭比赛,跳绳的乐趣就大大增加,既能让孩子坚持下来,也增加了亲子陪伴的时间。
尊重孩子的意愿 运动对孩子来说首先是玩,玩什么应该由孩子说了算,家长要考虑孩子的体能及兴趣,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而非家长一厢情愿地安排,那只会让孩子体验到挫败感,甚至导致孩子排斥运动。所以,家长别过早把注意力集中在单一运动项目上,而是提供机会使之广泛尝试,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持之以恒。
因地制宜 见缝插针 缺乏运动场地是部分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但只要脑子里有运动这根弦,大人孩子都能想出一些好办法,利用环境资源,捕捉生活中的锻炼机会。比如,跳绳、踢毽子、传球拍球是非常节省空间的运动,有一小块地方就够了;住楼房的家庭,全家可以一起“拒绝电梯”,或在节假日里来个爬楼梯比赛。即便不出门,也可以运动,写作业累了,可以做做操、扭扭腰、踢踢腿、单腿站立练练平衡力,或者用乒乓球拍掂球等,让身体动起来。在家庭“体育”中,运动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全家人在共同活动中放松精神,感受休闲的乐趣。